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在浙大鸣锣 跨文化协作成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7-08-08 11:58:24

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在浙大鸣锣跨文化协作成挑战

参赛学生在签到墙上签字。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8月7日电(王题题 童笑雨)未来的科技将如何结合创意?一场以制作机器人为内容的头脑创新风暴正在浙江大地上开启。8月7日,第28届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在浙江大学开赛,来自全球8个国家11所大学的55名大学生,将被随机分成12组在两周内设计制作机器人。正是由于该比赛的随机分组,因此如何协调各国成员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将成本次赛事挑战和亮点之一。

参赛学生在赛前抽签决定所分小组。 童笑雨 摄

参赛学生在赛前抽签决定所分小组。 童笑雨 摄

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最早诞生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90年举办至今,已有27个年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著名工科学府之一,近年来不断进行机器人推广和应用的创新,成为浙江省产业升级与改造的重要力量之一。此次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28届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也令其成为继上海交通大学后中国第二所举办该赛事的高校。

主办单位和各国参赛者合影留念。 童笑雨 摄

主办单位和各国参赛者合影留念。 童笑雨 摄

据悉,该赛邀请全球在机器人研究领域领先的高校参加,主要考察参赛者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本次参赛高校范围也十分广泛,涵盖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墨西哥等在内的八个国家。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也赫然在列。

在众人眼中,从单纯的课程性竞赛发展到如今的国际化比赛,各国参赛者之间的博弈和竞争势必会成为关注的重点。

对此,大赛相关负责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酉却笑着表示,在该项赛事中,竞争并不明显,交流与合作才是“重头戏”。他坦言,如何让参赛者学会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语言中交流,至关重要。

“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大赛的亮点与挑战之一。其他国际赛事参赛者组团可能是以国家为单位,但这一次团队成员是靠抓阄来选择的。每一组当中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同学校的学生不会纳入同一组。”

他表示,以学校为单位的国际性赛事在比赛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国家荣誉感在里面,这时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也显得有点无力。但随机组队就不会有这样的桎梏,他们的关注重点也从荣誉转化为如何加强交流协作。王酉说:“这也是大赛的初衷,我们要保证做到趣味性大于竞争性。”

除此之外,本次大赛的比赛题目也采取现场公布的形式,参赛者只有两周的准备时间,与其他机器人国际赛事相比,更具挑战性。

据了解,本次大赛主题为“一带一路”,简而言之就是制造运输型机器人。队员们在开赛时领到的“材料箱”里仅有木板、锯子、电钻、电机、电池、电线等基本材料和工具。

短短两周的时间,这也意味着过短的参赛时间,可能导致参与最后决赛的机器人并不精美,甚至会暴露着电线、电机,举着竹竿“裸奔”。但这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眼中却并不重要。

他认为,机器人竞赛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创新思维的提升远比成果更重要。他也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科研中,浙江大学能结合各方力量,继续发挥国内一流大学的引领作用,推动国家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完)